艾滋病国内最新治疗消息:医克生物ICVAX疫苗一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
在抗击艾滋病的道路上,国内科研团队不断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近日,总部位于香港科学园的医克生物集团(医克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艾滋病治疗性核酸疫苗ICVAX已完成首次人体一期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这不仅标志着艾滋病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更为患者提供了迈向功能性治愈的新希望。
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被发现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据统计,至今已有超过4000万人因艾滋病病毒感染而死亡,全球仍有超过3900万名艾滋病毒感染者。尽管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它并不能根治艾滋病,患者需终身服药。因此,通过免疫疗法等手段辅助治疗,以实现无须ART控制病毒复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医克生物的ICVAX疫苗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研发的。该疫苗旨在诱导具有广谱、多功能病毒特异性T细胞,从而在不使用ART的情况下控制病毒复制。此次一期临床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的临床研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试验共招募了45名受试者,他们被随机分配到三个不同剂量组(1mg、2mg和4mg组),每个组中ICVAX与安慰剂的比例为12:3。
数据显示,在各剂量下ICVAX均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了预定的访问,与接种ICVAX相关的不良事件均属于轻微,并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更为重要的是,接受ICVAX疫苗的受试者均诱导出预期的T细胞免疫应答。在接受最佳ICVAX剂量的受试者中,大多数人的T细胞反应增加了2倍以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受试者体内的一种独特的T细胞亚群在接种ICVAX后有所增长,这种T细胞亚群是在精英控制者(EC)内能够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功能性T细胞。
这一成果无疑为艾滋病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兼ICVAX一期临床试验共同首席研究员卢洪洲医生表示:“经过数据安全监测委员会(DSMB)详尽审查和批准,在ICVAX一期临床试验揭盲后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积极结果。这些数据将为即将开展的二期临床试验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ICVAX最终实现HIV-1病患的无须ART控制病毒,以及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期待已久的功能性治愈的可能性。”
此外,医克生物与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所的合作也为此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研究资助局(RGC)和创新科技署(ITC)的资助下,双方共同推进了ICVAX的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陈志伟教授指出:“一期临床试验初步数据显示,ICVAX在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展示出令人满意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发现ICVAX能增强之前在EC中发现的用于抑制HIV-1的功能性T细胞。”
展望未来,医克生物正准备与NMPA沟通二期临床试验方案,进一步探索ICVAX的免疫原性和控制病毒载量的有效性。如果二期临床试验达到预期的临床终点,医克生物将根据NMPA突破性疗法制度进行新药上市申请。这不仅将验证医克生物创新DNA疫苗技术平台的技术实力,更是迈向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方向的一大步。
总之,医克生物ICVAX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成功为艾滋病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艾滋病治疗领域的更多突破和进展。
致曾有过高危行为的朋友们:请铭记,艾滋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它能有效减缓病情发展,大幅降低治疗成本,并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一旦HIV病毒潜入体内,其增殖速度犹如野火燎原,因此,对感染者而言,每一日的及早诊断都是无价之宝。
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宝贵的早期窗口呢?当前,最尖端的检测技术首推核酸检测,紧随其后的是抗原检测,最后是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凭借其超短的窗口期——仅需一周,相较于其他方法,提前了三周以上,成为捕捉病毒踪迹的利器。
HIV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异常迅猛,通常在感染后的2至4周内便达到高峰,若未及时治疗,每日可产生惊人的约10亿个新病毒颗粒。早期与晚期诊断之间的时间差,可能直接关联到数十年的预期寿命差异。核酸检测凭借其高效敏感性,能在病毒达到峰值前精准预警,为尽早介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极大促进病情的有效控制。
因此,若您近期有过高危行为,强烈建议您优先考虑进行核酸检测。若时间已过去3至4周,抗原抗体联合检测也是不错的选择。把握时机,为自己争取更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