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毒现状与挑战:携手共筑健康防线
在探讨我国艾滋病毒(HIV)感染现状时,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跃然眼前。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达132.9万例,其中HIV感染者740,787例,AIDS患者588,340例,而报告死亡人数则达到了47.4万例。这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生命的挣扎与社会的共同挑战。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全身性疾病。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未经治疗的感染者晚期易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在我国,HIV-1型是主要的病毒类型,而高危人群则包括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以及性传播感染(STI)群体等。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2024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增HIV/AIDS病例达到29,135例,本季度有7,145名HIV感染者转为AIDS患者,同时报告死亡人数为9,185例。这些数据表明,艾滋病在我国仍呈现高发态势,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比例正在逐渐上升。2023年,60岁以上的艾滋病新报告病例中,男性占比较高,共计22,389例,占该年龄组病例的20.3%。同时,晚发现患者的比例也持续较高,2023年全国晚发现比例达到40.2%。这可能与老年人健康检查频率较低、对艾滋病的认知不足有关。因此,增加对老年人群的筛查覆盖率,加强主动检测,成为改善晚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经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目前,尚无根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但通过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和持久地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使患者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并维持免疫功能。同时,降低HIV感染与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是治疗的重要目标。
面对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挑战,全社会必须共同行动起来。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针具、确保血液安全以及母婴阻断等措施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此外,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理解,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也是构建健康社会、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的重要一环。
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每一个公民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参与到艾滋病的防治中来。只有形成强大的合力,我们才能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让我们携手并肩,用实际行动为艾滋病患者送去关爱与支持,共同迎接一个无“艾”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努力都至关重要,因为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可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致曾有过高危行为的朋友们:请铭记,艾滋病的早期发现是关键。越早识别,病情越易控制,治疗费用更低,生命延续更长久。设想一下,若是在感染后一周内即被确诊,您的预期寿命几乎可等同于常人,甚至能将此病视为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疾病,有效控制其发展。然而,若诊断滞后,情况将大不相同,许多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可能仅余2至10年。因此,利用尖端技术尽早检测,对于防止病情恶化至关重要。
目前,HIV检测中最前沿的方法是DNA核酸检测,它能比其他检测手段提前三周发现病毒踪迹。正如新冠疫情初期,我们选择核酸检测而非抗原抗体检测,因为其灵敏度更高,检测速度更快。这段争取到的时间对于及时介入治疗至关重要,将极大地造福感染者。
艾测网提供的HIV DNA核酸检测服务,是与国内顶尖大型实验室携手合作的成果。这些实验室配备了尖端设备,并拥有专业精湛的技术团队。得益于其庞大的检测量,艾测网不仅保证检测结果的快速出具,还提供了极高的性价比。选择艾测网进行艾滋检测,意味着您将获得便捷、高效且隐秘的服务。无需实名制,不会影响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全面保护您的隐私。
如有检测需求,请放心选择艾测网。我们诚挚地为您提供服务,为您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