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最新疫情消息通知:社会共治,共筑健康防线
2024年艾滋病疫情通报与社会共治新动向
2024年12月1日,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如约而至,全球再次聚焦这一公共卫生议题。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定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
北京:疫情下降,防控成效显著
北京市卫健委的数据显示,北京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自2016年以来,新增艾滋病病例数逐年下降,2023年全年新增病例数较2015年下降了49%。2024年1月至10月,新增现住北京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1105例,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1%。目前,全市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2.8万人。
北京市卫健委强调,性传播是北京市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以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为主,注吸带毒的物质传播持续保持在低水平。因此,公众需要进一步增强健康意识、提升防病技能,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上海:创新模式,持续探索
上海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自1987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至2024年11月20日,上海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2349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1198例,报告死亡病例3173例。2024年1月1日至11月20日,上海市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82例,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0%。
上海市政府结合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探索出了一系列创新模式。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和公共场所等,广泛宣传普及防艾知识,培养师资队伍,打造宣传品牌。同时,上海市在16个区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并积极推动建立以疾控机构为纽带、社区为基础、医疗机构为支撑的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协同管理创新模式。
全国:性传播为主,老年与青年双峰
从全国范围来看,艾滋病疫情同样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新诊断HIV/AIDS病例约为10.7万例,累计现存HIV感染者约为122.3万例。据保守估计,还有大约15%至20%的感染者尚未被发现。性传播的比例高达97.6%,其中异性传播占72.0%,男男性传播占25.6%。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艾滋病的发病情况呈现出年轻化和老龄化的“双峰”特点。青年学生和50岁及以上人群的报告病例数和占比都较高。青年学生中的HIV感染案例也在增加,每年大约有3000例左右的青年学生被诊断出HIV感染。同时,50岁及以上人群的报告病例数和占比逐年上升,以男性为主。
结语:社会共治,终结艾滋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会共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担起防艾责任。通过创新模式、广泛宣传、科学干预等措施,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终结艾滋的目标,共享健康成果。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的主题,共同为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致有过高危行为的朋友们:请注意,艾滋病的早期发现对于控制病情、减少治疗费用及延长预期寿命至关重要。HIV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便会迅速增殖,因此,每一分每一秒的早发现都显得尤为宝贵。
如何做到早发现呢?目前,核酸检测以其高度的敏感性成为首选,其次是抗原检测,最后是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的窗口期短至1周,相较于其他方法,能提前3周以上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在体内的复制速度惊人,通常在感染后的2-4周内即达到高峰,若未加治疗,每天可产生约10亿个新病毒颗粒。因此,核酸检测能在病毒达到高峰前及时捕捉,为早期介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早发现与晚发现,对预期寿命的影响可能高达数十年。
若您近期有过高危行为,建议您优先考虑核酸检测。若已过去3-4周,抗原抗体检测同样是一个可靠的选择。艾测网拥有16年的专业经验,与国内顶尖的大型医学实验室紧密合作,提供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多种检测服务。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快速、便捷且保密的健康检测服务。如有需要,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