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艾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但防控仍需警惕
2024年,随着“世界艾滋病日”的到来,广州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广东省、广州市以及广州市番禺区联合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了盛大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和参与度。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10月,广州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5%,显示出艾滋病疫情在广州仍处于低流行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以及社会各界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积极参与。
然而,尽管整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广州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随着人口流动频繁和社交新媒体的普及,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男男同性传播、老年人群传播以及流动人口感染病例逐年增加,给艾滋病的防控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在传播途径方面,性接触仍然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艳指出,90%以上的艾滋病病例通过性传播,包括异性传播和男男同性性传播。因此,加强性教育、推广安全性行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和预防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为应对这些挑战,广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通过增设艾滋病监测哨点和检测实验室,完善监测检测网络,提高艾滋病发现率和治疗覆盖率。截至2024年,广东省已建成艾滋病监测哨点115个,艾滋病检测实验室2948个,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检测服务。
另一方面,广州市积极创新艾滋病宣传教育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例如,利用“南粤艾情驿站”微信公众号和“南粤告知宝”微信小程序,提供在线预约检测服务,已覆盖72家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此外,还通过科普讲座、义诊、宣传册等多种方式,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家庭等基层单位,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群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和预防技能相对较低,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为此,广州市积极探索易于被老年人群接受的宣传教育方式,如通过电视大众传播、进基层、进社区等方式,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健康理念传递给高年龄组人群。
在治疗方面,广州市已建设有4家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番禺区中心医院。这些医院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专业的诊疗服务,有效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总的来说,尽管今年广州的艾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水平,但防控工作仍需警惕。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监测检测网络、提高治疗覆盖率,才能实现“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的目标。
致有过高危行为的朋友们:请留意,艾滋病的早期发现对于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它能显著减少治疗成本,并延长预期寿命。当HIV病毒侵入体内,其增殖速度惊人,因此,对感染者来说,每一分每一秒的提前发现都至关重要。
如何实现早期发现呢?目前,核酸检测以其高度的敏感性成为首选,紧随其后的是抗原检测,最后是抗体检测。值得注意的是,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仅为1周,比其他方法提前了3周以上。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速度极快,通常在感染后的2-4周内达到顶峰,未经治疗时,每天可产生约10亿个新病毒颗粒。显然,核酸检测能在病毒达到高峰前精准捕捉,及早介入对病情控制大有裨益。早发现与晚发现,可能直接关乎几十年的预期寿命差异。
如果您刚经历过高危行为,我们强烈建议您优先考虑核酸检测。若时间已过去3-4周,抗原检测同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艾测网,拥有16年的专业历史,与国内顶尖医学实验室紧密合作,不仅提供精准的核酸检测服务,还备有抗原抗体检测试纸。如果您有检测需求,我们将以最快速、便捷且保密的方式,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助您及时了解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