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艾滋病高危人群数量持续攀升,防控形势严峻
近年来,广州市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尤其是高危人群的数量持续攀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广州市疾控中心的数据,广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居广东省第一,且疫情上升势头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本文将深入探讨广州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现状及防控措施。
高危人群数量不断上升
广州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广州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已超过17861例,其中今年新报告病例逾1364例,较去年同期上升18.8%。在这些病例中,多个高危人群的数量呈现显著增长。
学生群体是增长最快的高危人群之一。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鸣指出,学生病例报告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63%,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与此同时,50岁以上老年人病例报告数也比去年增长44%,15-24岁青年人病患增长27.6%。此外,干部(含教师和医务人员)感染数增长22.6%,流动人口病例数增长19.3%。
男男性行为人群同样是广州艾滋病疫情的重要关注对象。据估计,广州男男性行为活跃人数超过3.5万,这一人群的感染率已经超过12%,且未来几年仍将进一步上升。王鸣指出,多数大学生“男同”采取了不安全性行为,不使用任何防护,使得这一群体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高危人群之一。
传播途径多样化
随着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变化,性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2024年1月至10月,广州性传播感染者达94.5%,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了43%,异性传播占了51.5%。毒品传播、输血、血制品等途径的传播有所减少,但性传播感染者数量依然庞大。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市艾滋病疫情报告来源已从羁押场所为主转为从医院检出为主,这说明艾滋病传播已进入一般人群。王鸣表示,未来几年,学生和50岁以上老年人病例疫情将持续上升,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防控措施亟待加强
面对不断攀升的艾滋病高危人群数量,广州市政府及社会各界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防控工作。一方面,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提高发现能力。
广州市已设立了多个艾滋病监测哨点和检测实验室,针对不同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覆盖。同时,借助线上平台,如“南粤艾情驿站”公众号和“查呗”小程序等,提供线上预约检测服务,方便群众预约接受艾滋病的检测。
然而,防控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社会歧视严重、老年人和流动人口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高危人群检测意识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此外,由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基数大且感染率持续上升,如何有效控制这一人群的疫情传播,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广州艾滋病高危人群数量的持续攀升,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扩大检测覆盖面、提高防控意识,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致曾有过高危行为的朋友们:请注意,艾滋病的早期发现对于控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越早确诊,治疗成本越低,预期寿命也越长。HIV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会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增殖。对感染者来说,尽早一天发现,都是至关重要的时间优势。
那么,如何做到早发现呢?目前,检测敏感度最高的方法是核酸检测,其次是抗原检测,最后是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的窗口期短至1周,相比其他方法提前了3周以上。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极为迅速,通常在感染后2至4周内即可达到高峰,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每天能产生约10亿个新病毒颗粒。
早期发现与晚期发现,患者的预期寿命可能会有数十年的差距。核酸检测能够在病毒达到高峰前及时揪出病毒,早期介入治疗对病情控制大有裨益。如果您刚经历了高危行为,强烈推荐您优先选择核酸检测。如果高危行为已过去3至4周,抗原检测或抗体检测也是可行的选择。
请务必重视,您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