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各个时期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艾滋病各个时期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艾滋病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其病程发展通常分为急性期、潜伏期和艾滋病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症状表现各有特点。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人们及时察觉身体异常,尽早进行检测与治疗。

---
急性期:初露端倪的信号

艾滋病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的2 - 4周。此时,病毒在体内迅速大量复制,免疫系统开始与病毒展开激烈对抗。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 - 3周后缓解。
发热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体温一般在38℃以上,可能伴有畏寒、寒战,类似感冒发热,但热度往往更高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全身乏力也是典型表现,患者会感到极度疲惫,日常活动如走路、爬楼梯都变得吃力,休息后也难以完全恢复精力。

咽喉疼痛较为明显,吞咽时疼痛加剧,严重时会影响进食。同时,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但一般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也较为普遍,全身肌肉仿佛被重物压过,关节活动时疼痛明显,尤其是膝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
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多呈红色或暗红色斑丘疹,分布于颈部、前胸、后背等部位,通常不伴有瘙痒。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
潜伏期:沉默的威胁
急性期过后,艾滋病进入潜伏期,也称为无症状期。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平均为8 - 9年,短则数月,长可达15年以上。
在潜伏期,患者外表看起来与常人无异,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实际上,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不断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免疫系统虽然仍在努力抵抗,但已经逐渐处于劣势。
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容易忽视自身病情,未能及时进行检测和治疗。然而,病毒在体内不断积累,免疫系统持续受损,为后续病情的恶化埋下了隐患。
艾滋病期:免疫崩溃的危机
当免疫系统被病毒严重破坏,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低于200个/μl时,艾滋病进入终末期,即艾滋病期。此时,患者会出现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机会性感染方面,肺部是常见的受累部位。肺孢子菌肺炎较为常见,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呼吸急促、发绀,甚至危及生命。结核病也容易在此时复发或新发,除了常见的咳嗽、咳痰、低热、盗汗外,还可能出现咯血、胸痛等症状。
消化系统方面,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呈水样或糊状,伴有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长期腹泻会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身体极度虚弱。
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痴呆、精神异常等表现。
在肿瘤方面,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皮肤和黏膜,表现为紫色或红褐色的斑块、结节,可融合成片。淋巴瘤也较为常见,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
恐艾者的检测建议

对于那些有高危行为,内心充满恐惧和焦虑的恐艾朋友来说,及时进行准确的检测至关重要。在众多检测方法中,HIV核酸检测中的DNA核酸检测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DNA核酸检测具有早期诊断的优势,在感染HIV后7天左右就能检测出病毒核酸,大大缩短了窗口期。与普通的RNA核酸检测相比,DNA核酸检测更直接、更敏感,能够更早地发现病毒感染。而抗体检测由于存在窗口期,通常需要感染后2 - 3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检测出抗体,在这段时间内,病毒已经在体内大量复制,病情可能已经进一步发展。

如果等抗体检测出来再进行治疗,病毒复制可能已经过了高峰期,体内HIV病毒库会越来越大。病毒库越大,病情就越难以控制,治疗难度增加,治疗费用也会相应提高,而且患者的预期寿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恐艾的朋友应优先选择HIV DNA核酸检测,以便尽早明确感染状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