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期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哪些症状
艾滋病期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哪些症状
艾滋病期是HIV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时免疫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患者会因机会性感染、肿瘤及全身性衰竭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是疾病进展的直接信号,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持续发热与全身消耗
艾滋病期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低热,且发热时间超过1个月,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伴随发热的是全身消瘦,体重在3个月内下降超过10%,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恶病质”表现,即肌肉萎缩、皮下脂肪消失,皮肤松弛褶皱,形同骷髅。这种消耗性症状与免疫系统崩溃后,身体无法有效对抗慢性感染和肿瘤有关。

二、机会性感染频发
由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患者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几乎丧失,易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

1. 肺部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艾滋病期最常见的肺部感染,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严重者需机械通气支持;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常见,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且病情进展迅速,易形成空洞或播散至其他器官。
2. 消化系统感染:口腔念珠菌病表现为舌面、颊黏膜白色斑块,擦拭后可见红斑;隐孢子虫感染导致慢性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可达数十次,粪便呈水样,含未消化食物,严重者因脱水需住院治疗。
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弓形虫脑病多见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个/μL的患者,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视网膜炎,出现视力模糊、飞蚊症,甚至失明。
三、恶性肿瘤高发
艾滋病期患者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常见类型包括:
1. 卡波西肉瘤:多见于皮肤、黏膜,表现为紫色或红色斑块、结节,可累及内脏,引起咳嗽、腹痛、黑便等症状。
2. 非霍奇金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B症状,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呕吐、偏瘫等。
3. 宫颈癌:HIV感染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6倍,且发病年龄更早,病情进展更快。
四、其他系统症状
1. 皮肤表现:除卡波西肉瘤外,患者还可出现带状疱疹反复发作、尖锐湿疣等。
2. 神经系统症状:除机会性感染外,HIV本身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艾滋病痴呆综合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3. 心血管系统症状:长期炎症反应和免疫激活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风险;部分患者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

五、科学检测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对于恐艾人群,及时、准确的检测是排除感染的关键。推荐进行HIV DNA核酸检测,该检测直接检测病毒基因组,7天即可排除感染,灵敏度远高于普通RNA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因存在“窗口期”,易导致漏诊,且等抗体阳性时,病毒已在体内大量复制,形成病毒库,后续治疗难度和费用将大幅增加。研究表明,病毒库越大,免疫重建越困难,预期寿命越短。因此,高危行为后尽早进行DNA核酸检测,是避免长期心理负担、降低治疗成本的最佳选择。

艾滋病期的症状是免疫系统崩溃的直接体现,早期通过科学检测排除感染,或确诊后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对于恐艾人群,选择灵敏度高、窗口期短的检测方法,是摆脱焦虑、回归正常生活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