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及防治进展
广东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得到有效控制,防治形势仍严峻
近年来,广东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随着人口流动频繁、社交新媒体的普及,艾滋病传播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广东省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通报,截至2024年10月,全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计6990例,较去年同期减少了7.0%。其中,感染者4416例,病人2574例。这一数据表明,广东省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治疗成功率是衡量艾滋病防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据通报,广东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已上升至92.3%,治疗成功率维持在98%以上。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东省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检测咨询和随访服务水平、落实抗病毒治疗政策等措施,广东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绩,广东省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人口基数大、人口流动频繁、各种艾滋病传播风险因素复杂等因素,使得广东省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了传播的隐蔽性,给艾滋病防控带来了新的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老年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者占比逐年增加。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艳指出,高年龄组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意识更加缺乏,常常会有认知误区,认为年纪大了就安全。老年人群接受艾滋病宣传知识和干预服务的途径有限,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意识相对较弱,因此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怀。
为了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广东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主题宣传进校园等形式,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其次,完善检测咨询和随访服务体系,提高艾滋病检测的可及性和便利性。通过设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点等,为公众提供便捷的艾滋病检测服务。同时,加强随访工作,做好流动感染者和监管场所感染者的转介随访服务。
此外,广东省还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在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关怀救助等领域开展工作。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力量,还提高了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广东省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未来,广东省将继续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公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完善检测咨询和随访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组织参与防治工作,为构建健康广东、共享健康生活贡献力量。
致有过高危行为的朋友们:请留意,艾滋病的早期发现对于控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不仅能大幅降低治疗成本,还能显著延长您的预期寿命。HIV病毒一旦侵入体内,其增长速度犹如爆炸,因此,每一天的早期发现都至关重要,对感染者而言价值非凡。
那么,如何实现早发现呢?当前,检测敏感度最高的手段是核酸检测,紧随其后的是抗原检测,最后是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仅为1周,相较于其他方法,时间缩短了3周以上。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极为迅速,通常在感染后的2-4周内即达到高峰,未经治疗时,每天能产生约10亿个新的病毒颗粒。早期与晚期发现,其预期寿命的差异可能长达数十年。
显然,核酸检测能在病毒达到高峰之前及时揪出“元凶”,更早地介入治疗将对病情控制极为有利。如果您刚刚经历了高危行为,我们强烈建议您优先考虑核酸检测。若时间已过3-4周,抗原抗体检测同样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请珍惜健康,及时检测,为自己和家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