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出现症状
艾滋病出现症状
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其症状表现复杂多样,且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了解艾滋病出现的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及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急性感染期症状
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2 - 4周内,部分感染者会进入急性感染期。这个阶段的症状通常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或误认为是普通感冒。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可持续1 - 3周;同时伴有咽痛、咳嗽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和腰背部,这种酸痛感可能会影响日常活动。另外,约有半数的感染者会出现皮疹,皮疹形态多样,可为斑丘疹、玫瑰疹等,多分布在颈部、前胸、后背等部位,一般不痛不痒,持续1 - 2周后自行消退。此外,部分人会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少数人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触之有疼痛感。

无症状感染期症状
急性感染期过后,患者会进入无症状感染期。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平均约为8 - 10年。在此期间,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与正常人无异,但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却在持续复制,不断破坏免疫系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健康,但实际上免疫系统已经逐渐受到损害,只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外在症状。不过,随着病情的进展,免疫系统的损伤会逐渐加重,为后续症状的出现埋下隐患。

艾滋病期症状
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进入艾滋病期时,患者会出现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机会性感染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原本在正常人体内不会致病的微生物或致病力较弱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有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会出现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呼吸急促、发绀,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还有隐球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精神症状,如烦躁、嗜睡、昏迷等。此外,口腔念珠菌感染也较为常见,患者的口腔黏膜会出现白色斑块,不易擦去,伴有疼痛和烧灼感。
在肿瘤方面,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皮肤上的卡波西肉瘤表现为紫色或红褐色的斑块、结节,可融合成片,一般不痛不痒。另外,艾滋病患者患淋巴瘤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可能会出现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恐艾人群的检测建议
对于那些有高危行为,内心充满恐惧和担忧的恐艾朋友来说,及时进行准确的检测是排除疑虑的关键。在众多检测方法中,强烈推荐做HIV核酸检测中的DNA核酸检测。与普通的RNA核酸检测不同,DNA核酸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它可以在感染后的7天左右就检测出体内的病毒核酸,大大缩短了检测的窗口期,能够更早地发现感染情况。

而抗体检测由于存在一定的窗口期,通常需要感染后2 - 3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检测出抗体。在这段时间里,病毒已经在体内大量复制,如果不及时干预,病毒复制会逐渐达到高峰,导致体内HIV病毒库不断扩大。体内HIV病毒库越大,病情就越难以控制,后续的治疗难度也会增加,治疗费用相应提高,而且患者的预期寿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为了能尽早排除感染,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恐艾的朋友应优先选择HIV DNA核酸检测。